1)股東未按約定實際繳付出資的,要根據法律和公司章程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股東沒有按約定繳付出資,已按時繳足出資的股東或者公司本身都可以追究該股東的責任,存在“天價認繳”注冊資本的股東面臨的將是嚴肅的法律責任,認繳多少是和自身承擔的繳付義務成正比的。
2)認繳時限并非越長越好。認繳的注冊資金是否到位、何時到位,需要通過工商系統官網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司運營過程中,認繳期限太長會引起合作伙伴對公司誠信和實力產生懷疑,因此公司及股東應該根據自身實力、經營規模和創業規劃來確定認繳期限,樹立誠信意識。
3)注冊資本“實繳”改為“認繳”,并不意味著注冊資本可以“只認不繳”,公司應在承諾的認繳期限內繳納完畢,同時以認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在公司存續期間,如果發生債務糾紛或依法解散清算,沒有繳足出資的股東應先繳足出資。公司債權人請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在未出資本息范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亦會支持債權人請求。需要明確的是實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并沒有改變公司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承擔責任的規定,也沒有改變承擔責任的形式。
因此可見,股東在認繳之后仍需要按期足額履行自己的承諾,如股東出現認繳違約的情形,法律會強制違約股東對其他股東、公司及債權人按照約定履行注冊資本的繳納義務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在交易過程中,
第一:“只認不繳”會影響公司的誠信度,在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都可查到公司的注冊資本繳納情況,認繳資金虛高的公司一般是合作公司的禁區;
第二:監管部門會對公司進行抽查,如果公司股東未兌現認繳的承諾,主管部門將按照《公司法》進行處罰,并將其拉入“經營異常名錄”向社會公示,甚至可能寫進全國聯網的“黑名單”,導致“一處違法,處處受限”。因此公司投資者在進行認繳填寫注冊資本數額時一定要慎重,股東認繳出資時要充分考慮己方投資能力,理性的確定認繳金額以及出資時間,盡量避免承擔與自身實力不符的法律風險。